球探足球比分_球探体育—激情直播赢盈中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昆明要闻
昆明要闻

昆明:让“头回客”变“回头客” 把“流量”变“留量”

来源: 昆明日报   2024-04-24 09:06   字号: [        ]

“黄金旅游线路”如何打造?已建成多少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4月23日,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燕一行做客《春城热线》,解答公众关注的文旅领域热点问题。

重点打造6条“黄金旅游线路”

昆明旅游资源丰富,今年3月召开的昆明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议明确,全市将重点打造滇池旅游黄金岸线、大翠湖历史人文旅游圈、大世博片区生态科普旅游线路、阳宗海高原滨湖休闲度假旅游胜地、石林—九乡地质奇观旅游线路、昆明北部县区自然野趣旅游线路6条“黄金旅游线路”,加快打造为世界知名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李燕说,滇池旅游黄金岸线将依托滇池绿道,通过组织嘉年华花车巡游和投放观光巴士、电瓶车、景区单车等方式,打造半开放式旅游景区,并进一步打造提升环滇池的村庄、景点,系统科学布局“吃住行游娱购”等服务设施,特别是高品质酒店、高端民宿等旅游产品体系,把滇池大小环线打造为来昆游客必去、必看、必游的山水风光旅游目的地。

大翠湖历史人文旅游圈将串联翠湖、昆明老街、南强街3个重点片区,布局网红打卡点和街区,打造留得住人的夜间文旅消费繁荣区域。同时,还将打造文林街咖啡酒吧休闲主题街区、黄公东街时尚打卡地标网红街区、先生坡摩登文化集市街区、翠湖北路高端餐饮街区、小吉坡沉浸式民国风文化演艺体验项目。

为打造大世博片区生态科普旅游线路,昆明市将推出科普、研学、亲子等系列产品,将其打造为展示云南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窗口,并加强昆明世博园旅游区、金殿名胜区、云南野生动物园、黑龙潭公园、昆明植物园间的交通联通,增加沉浸式、体验式旅游项目及特色酒店、特色餐饮。

阳宗海高原滨湖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将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标准,重点发展运动、康养、休闲、度假四大旅游业态,加大道路沿线环境整治力度,引进一批国内外康养、度假头部企业,高标准建设一批特色旅游项目和度假酒店等,大力培育“康体休闲”“地热温泉”等特色品牌。

为打造石林—九乡地质奇观旅游线路,石林风景区将深挖、植入云南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等,讲好“阿诗玛”“地球两亿年”的故事;九乡风景区将围绕溶洞、瀑布、峡谷等推出个性化旅游产品,提升游客体验,并融合民族文化、茶文化、宜良烤鸭、食用菌等元素,丰富旅游业态。

为打造昆明北部县区自然野趣旅游线路,凤龙湾旅游景区将引进、打造特色文旅IP,增加特色住宿、商业小镇、表演和体验活动;红土地景区将增加摄影驿站、观景台、主题营地、高端民宿等产品供给;轿子山景区将引进、建设特色酒店和休闲度假酒店等,丰富旅游度假产品供给,力争打造“自然+人文+科普”深度融合的世界级山地旅游景区。同时,还将串联红色旅游景点,打造特色鲜明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此外,全市各级文旅部门将针对有昆明特色的赏花游、观鸥游、避暑游等主题,提前策划产品,丰富旅游业态,优化文旅消费场景,提升旅游消费体验。

建成303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李燕说,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是对公共文化设施空间的创意性改造、城市公共服务空间的综合利用、城市更新中腾退空间的改造利用等。

2022年以来,昆明市全面开展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打造了一批融合图书阅读、艺术展览、文化沙龙、简食餐饮等服务的城市书房、文化驿站、文旅中心等新型文化业态,并以“阅读+金融机构、邮局、校园、社区、酒店、民宿”的运营模式,建成多元融合的文化空间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常态化的有益补充,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目前,已建成阅读引领、扎根基层、多元融合的303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在特色书房建设中,昆明市通过开展社群通读、书友沙龙、亲子共读、互动式阅读等主题活动,深入推进全民阅读新理念。同时,在云纺商业区、公园1903、C86山茶坊等引入新型公共文化空间,通过“公共文化+科技、艺术、创意设计”等多产业融合,提升园区文化吸引力,打造文化体验新场景。

昆明在全省首推公共文化机构“文图互嵌”模式。昆明市文化馆联合昆明市图书馆在昆明文庙创新增设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昆明市文化馆大成书房,打造探索融古韵书香空间、沉浸式体验空间和文化共享空间为一体,集合阅读、学习交流、休闲体验等多种功能的多元化空间;以主客共享理念打造龙泉古镇博物馆群落、翠湖博物馆群落等,用地标性的人文艺术场景引导公众触摸历史文化,形成有温度、有互动、接地气的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创新推出国内首个飞机上的云端图书馆,结合云南特色文化资源,为旅客提供纸质图书、数字资源以及云端阅读分享、特色旅游推荐、云上非遗展示、云享音乐会等服务。

接下来,昆明市将继续深化文旅融合,用好丰富的文旅资源,推出适应大众品质化、多样化、个性化旅游需求的产品,并把持续打造城市IP作为旅游发展的长久之策,把培育新型文旅消费作为旅游发展的重中之重,持续提升旅游产品质量、服务品质,为游客提供稳定有序、和谐安全的旅游消费环境,让游客吃得放心、住得安心、行得顺心、游得舒心、购得称心、娱得开心,让“头回客”变“回头客”,把“流量”变“留量”,让“网红”成“长红”,推进“旅游兴市”,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首席记者李思凡报道